
在北京人看来,雅宝路不仅是一个服装批发市场,也是北京的文化符号之一;在老外看来,雅宝路不仅是他们的货源,也是了解中国的一扇窗;在雅宝路人看来,雅宝路不仅是他们谋生的根据地,也是精神的寄托。从几年前开始,雅宝路外贸遇阻;同时,坐守着传统模式而导致内部创新乏力,雅宝路辉煌不再。这推动了雅宝路拉开转型升级的序幕。今年,京津冀一体化提升到国家战略,非首都核心功能正在向外疏解,这正成为了雅宝路转型升级的机遇。雅宝路人都清楚,在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上,阵痛是在所难免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有喜也有忧。
部分商户正在撤离
昔日一铺难求,今朝纷纷退房。就在去年的8月初,北京商报记者曾多次来到雅宝路进行采访,没想到仅一年之隔,雅宝路已与印象大不一样。
在众多商户的眼中,位于日坛路上的日坛国际贸易中心是雅宝路市场的地标之一。北京商报记者在上周的走访中注意到,不少商铺关门了。除了一些位置特别好的商铺或是大的商铺,楼里偏一点儿的位置,出现了大量的空铺。在地下的小商品经营区域,关门的商铺更多。
在日坛国际贸易中心地下还在正常营业的一位不愿具名的小商户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他将再坚持一段时间,“实在不行也将转到别的地方”。
紧临日坛国际贸易中心的雅宝城情况也好不到哪去,也出现了不少的空铺。而天雅大厦则与往常一样没有太大的变化。天雅大厦的商户介绍说,虽然生意不像几年前,但勉强还能维持。
据多方了解,目前在雅宝路经营的商户,尤其是中小商户,已开始考虑或正在撤资、退房。虽然北京商报记者调查的样本与雅宝路数千家商户的数量相比并不多,但依然反映出了雅宝路市场的一些端倪:离开雅宝路已成为一些商户的选择。
生意今非昔比
究其撤离雅宝路的原因,归结起来其实很简单:生意每况愈下,已难以为继。
北京菩达成经贸有限公司主要以箱包皮具出口为主要业务,旗下拥有自主品牌Amelie·Galanti,该品牌的箱包皮具产品行销欧洲、美洲、亚洲等国家,产品的零售及批发遍布俄罗斯、乌克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捷克、匈牙利、意大利、法国、巴西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在东欧有相当高的知名度。 “今年,我们在雅宝路的订单萎缩了70%,几乎快全军覆没了。”北京菩达成经贸有限公司总经理和潜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说,两年前,为了应对市场变化,他在广州与多家大型皮革工厂合作并且拥有独立的皮革加工厂以及研发设计团队。
“公司在广州的业务还是有增长的,但都被北京抵消了。”听得出来和潜很无奈。
另一个发迹于雅宝路的企业—北京力普利服装贸易有限公司,去年收购了一家英国企业50%的股份,从自主研发、设计、生产力普利品牌的棉服、羽绒服等,到经销春夏秋冬全品类服装产品,产品出口乌克兰、俄罗斯等地,已被当地的经销商完全认可。
今年,北京力普利服装贸易有限公司在雅宝路经营的境况与和潜的公司相同。“从2012年开始,雅宝路的市场突然不好了,去年市场下滑得更厉害。如果我不打开英国市场,今年订单降幅将达90%。如果仅着眼于俄罗斯,公司的运营肯定会出问题。”北京力普利服装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侯小宁坦言。
市场与观念的双重羁绊
曾经辉煌的雅宝路怎么了?侯小宁与和潜都提到了外贸市场的变化。
“雅宝路市场的份额肯定还是有的。以前采购商都是在雅宝路采购,现在分散了。”侯小宁以她的客户举例:“我的一些客户现在去广州拿货很方便,去士耳其、意大利甚至法国采购都非常便捷,而且采购价格比雅宝路有优势。”
侯小宁介绍说,以前中国产品价位低,而现在已经没有优势了。原来之所以老外采购集中在雅宝路,是因为价格优势。以前去土耳其采购,价格要比中国贵1-2倍。而现在土耳其和雅宝路的价位是一样的。对于国外的客户来说,土耳其的发货、关税、运费都低,连带的成本就低。同样,广州那边的采购成本也比北京低。
“雅宝路的客户主要是东欧国家和俄语国家。近年来,他们已经开始直接去产地采购了。”和潜的观点与侯小宁一样,虽然雅宝路的企业在几年前就意识到要做自主品牌,有自己的研发设计和生产,但日渐增长的成本确实让雅宝路失去了部分竞争力。
除了市场因素,还有就是雅宝路商户的传统观念在作祟。大一点儿的雅宝路企业,每家都有自己的设计团队。
“而且都是关起门来做生意,各家的产品都不公开,都认为自己的产品是原创。因为雅宝路的老板都怕‘跑单’,甚至客户订货时都不给看产品,直到收到货才知道:原来我订的货是这样的。”侯小宁对北京商报记者说,这样的局面在去年雅宝路商会成立后有了改变:不再是自己做自己的,企业之间也开始有了交流,打开门让同行和客户到自己的设计室去看。
“这一看不要紧,大家都很惊讶。因为设计师圈子就这么大,而且设计师流动性很强,这就造成了各家的产品都差不多。对于客户来说,设计都一样,那就比价格吧。”侯小宁直言,这就形成了恶性竞争。而广州与雅宝路最大的不同是开放和对客户的透明。
和潜认为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雅宝路企业一直专注传统外贸模式,没有跟上时代的脚步。
就这样,在多变的外贸市场与狭隘的生意观共同作用下,雅宝路开始掉队了。
转型升级悄然进行
事实上,雅宝路的转型早已开始了,其推动力更多源自市场自身:建研发设计中心、建生产基地、创自主品牌……这些已改造了一些企业,并推动了雅宝路的商业氛围改变,雅宝路也从“国际倒爷”转向了时尚设计的全产业链条。
“十二五”以来,针对雅宝路存在的一些问题,政府也开始着手探索解决。去年,面对外贸市场的压力和如箭在弦的转型,在朝阳区商务委指导下的雅宝路商会挂牌成立,雅宝路企业进入了抱团取暖的新阶段。
今年,京津冀一体化提升到国家战略,非首都核心功能正在向外疏解。在这样的背景下,雅宝路的转型升级正悄然提速。北京商报记者获悉,由朝阳区商务委牵头,雅宝路正在对产业链进行分解,力求将销售、批发、物流等低端业态迁出。廊坊、大厂、白沟等北京周边地区也对此表现出了极大兴趣,正和雅宝路方面进行沟通。
虽然目前北京商报记者还无法获知具体时间表,但转型升级后的雅宝路整体框架已愈发清晰,将包括企业总部、研发设计中心、电子商务、品牌展示、产品体验店等。
而雅宝路企业的转型更加紧锣密鼓。在采访和潜时,北京商报记者问到最近在忙什么,和潜的回答很干脆:忙着转型,正着手建立跨境电商平台,老雅宝路那种坐商的传统外贸模式必须改变,否则只有死路一条。
侯小宁的转型标志则是收购英国企业50%股份,从而进军英国市场。进军英国市场其实不只是简单增加销售,重要的是拥有更广阔的视野,对不同市场的认识也是一种沉淀:“俄罗斯客户首先看中品质,然后是价格;英国客户首先看中价格,然后是款式和做工。”
前景有喜有忧
“转型升级必然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比如正在着手的国际跨境电商平台,预计一年半到两年才能成型。”和潜直言他对电子商务一窍不通,正在一点点学习。对于跨境电商平台,本来和潜与其他雅宝路的企业想借助国内一些大的电商平台,但由于雅宝路市场的针对性和区域性,这条路“看来不行”。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资金已成为雅宝路企业转型升级的一大问题。不难佐证:业务大幅萎缩,而成本没有像订单那样减少。自建电商平台还是一个烧钱的过程。和潜说,这些投入包括服务器、带宽、系统开发、人工、推广等,不仅先期投入巨大,对于和潜这样的门外汉来说更是“非常费劲”,但这也是必由之路。
像和潜这样具备一定实力的企业如此,对小企业更甚:相当一部分小商户文化层次和资金积累都不够,涉及到跨境电商更是难上加难。
在采访中,北京商报记者也了解到,一些经历过雅宝路最辉煌时期的老商户,虽然资金有了一定的积累,但由于年龄和精力的原因,不太愿意再向十几、二十年前一样“拼”了:如果实在不行,还是选择放弃。
“乐观地说,雅宝路转型如果成功的话,雅宝路区域内有一定资金实力、研发设计能力的企业还能生存下去,能够发展壮大。如果转型不成功,雅宝路的品牌过若干年后可能会消失。”对于雅宝路的转型和潜如是说。北京商报记者从中听得出雅宝路人的焦急。
“我估计这轮转型升级后,能在雅宝路最后活下来的企业不会很多,这些经过市场洗礼的企业应更加注重资源的整合。”侯小宁对雅宝路的转型升级提出了建议:企业要有创新、避免内部竞争、摸清市场、具备国际化视野,还有就是雅宝路的价格。
但无论是和潜、侯小宁,还是北京商报记者采访到的许多雅宝路人,他们都对雅宝路的未来很有信心,他们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雅宝路一定会涅槃重生。
北京商报记者 方彬楠/文 张笑嫣/摄
延伸阅读
话说雅宝路
“雅宝路”是朝阳区一条街道的名字。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来自各地的商人聚集在这条位于使馆区的街道上摆起地摊,操着生硬的英语和俄语向外交人员和外国游客讨价还价,兜售价廉物美的各种服装。靠着勤劳、效率和价格优势,一批又一批的草根商贩在与外国顾客的交易中建立起良好信誉,成长为经验丰富、实力雄厚的贸易商。雅宝路市场也开始成型与繁荣。